概述
进入一季度尾声,给人明显感受的是一级市场火爆已难维系,二级市场在盘整中寻求方向,投资者的预期也在悄收墩芬蓥然发生变化,市场弥漫着“山雨欲来”的气氛。
而更值得引起警惕的是,近期信用负面事件仍在继续暴露和发酵,虽然出现大范围违约风险的可能性仍然较小,但局部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却在上升。
勿再迷恋杠杆
资金面是市场的神经,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掀起波澜。之前央行持续逆回购、出台SLO工具让市场有种顺风顺水的感觉。事实上,目前资金还算宽松,不至于让机构四处借钱碰壁,但市场并未维持前期的行情,归根结底还是预期发生了变化。重启正回购后,央行回笼货币频率增多,货币政策前景不再令人乐观,而前期流动性的支柱外汇占款呈现过山车的走势,预期的变化已让市场变得谨慎。
伴随资金预期的变化,机构配置需求已略显疲态。作为债券配置的主力,银行在存贷比压力下自有资金配置债券的步伐变得缓慢。年初放贷和年初配债一样,是银行为获取全年收益的策略,当放贷挤压了配债的空间时,债券的需求自然就会减弱。而另外一个配置主力保险公司在投资范围扩容后对债券的需求也大幅下降。
虽然众多信号都指出拐点已来临,但市场消化这些因素是缓慢的,能够提前进行调整的机构更是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在大幅调整后被迫降低杠杆。市场中总有一部分投资者对杠杆投资难以割舍,总是期望收获最大的回报。事实上,当前大部分信用债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因找不到交易对手而被动持有甚至承受亏损的例子不胜枚举。聪明的投资者应该不再迷恋杠杆,而应以稳健的姿态及早做出决策。
不同于成熟的市场,我们的债市往往呈现单一化的预期,“跟风”效应在债市中特别明显,一亏俱亏,一赢众赢是市场的常态,前期流动性支持下大家疯狂加杠杆就可见一斑。
对投资者而言,在调整来临时主动降低杠杆保存收益,往往比在拐点出现后被动持有承受损失来得实惠,这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市场变幻莫测,即使有众多的分析工具和研究逻辑支撑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因此能够跑赢大市的往往是能先于市场进行。
违约风险上升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我国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出现违约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债券违约仍属于“新鲜”事物。自1981年我国第一只国债发行以来,债券市场仍保持“零违约”记录。
但这种寂静现状或被打破。近期信用负面事件仍在继续暴露和发酵,虽然出现大范围违约风险的可能性仍然较小,但局部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却在上升。
事实上,信用违约事件的出现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预警、处理、化解风险。从成熟市场经验来看,及时的信息披露、合理的风险评级体系、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成熟的偿债保障机制是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内信用债券市场机制建设亟待完备,尤其是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记者认为,债券违约与宏、微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当前虽然宏观数据在逐步走稳,但并不代表微观行业会同步企稳,钢铁、水泥、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仍在面临信用资质的恶化。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扩容,低资质发行主体比重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在逐步积聚,“零违约”现状被打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