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国外留学的同学们有没有试过这样子,当老师布置了一篇Essay或者Paper,自己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写;或者是一气呵成,唰唰就写完了,却发现内容逻辑混乱。其实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留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难的,那么留学生又该如何提升呢?
方法/步骤
1、注重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很多留学生在论文下笔之前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想什么写什么,这是我们很多中国留学生的通病,这样导致写出来的论文作业像到处拼接而成的,很容易让老师一头雾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烈建议广大留学生们在论文写作之前先列好提纲,确定好每一段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式。同时,还要留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其经得起推敲。逻辑关系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前后句子有联系,或者指事情之间具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另一层意思是指在论证过程中,结论由前提按照推理的一般规则从论据中合乎逻辑地推理出来。即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题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从论据能够合理地推导出论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篇文章读起来很难理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句子的逻辑关系理不顺,或者句子之间出现了脱节。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文章里面前一句话与后一句话之间一定要有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通过连接词的使用(明连接),也可以通过前后句子之间单词的呼应(暗承接),通过用好连接词以及语义承接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句子甚至段落有机联系起来,使之符合逻辑。在保证连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避免逻辑谬误。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写论文作业的时候经常犯的逻辑错误:以偏概全,自相矛盾,轻断因果。要避免这些问题,有必要专门进行一些逻辑训练,以及在动笔之前先对提纲进行分析,确保论证过程不会出现谬误。
2、养成深入思考的思维习惯另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是写作时无话可说,为了凑字数而不断重复观点。之所以会感到“无话可说”,往往是因为思考得不够深入。多分析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思路会随之打开。以后写作时如果感觉头脑空白,无话可说,不妨先思考问题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所要分析的这个问题?我们的分析触及到问题本质了吗?我们分析的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解决这几个问题之后,思路自然会打开,文章才能有广度和深度。
3、平时要多阅读,积累素材储备文章论证过程离不开举例,一个缔眠箨盘精彩的例子能极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于应试作文来说,积累一定鹚兢尖睁的素材是必要的,因为很多文章都需要使用这些素材来举例。比如下面这个题目:Thegreatnessofindividualscanbedecidedonlybythosewholiveafterthem,notbytheircontemporaries(个人的伟大只能由其后来者,而非其同代人来评判)要写好这个题目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我们要知道哪些人物符合提干的要求。比如:美国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彼得森(ClairPatterson)在测定地球年龄的过程中发现大气中铅严重超标,而大气中铅来源于汽油中广泛存在的添加剂。为此,他花费了大半生的时间进行游说,最终使美国政府建立了对汽车工业污染控制的标准。由于汽车行业巨头的阻挠,彼得森所做的铅污染研究工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一直到他去世后,大众才了解到其工作的价值。又比如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他在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气象学、钟表和机械等学科领域都做出过突出贡献,然而其光芒却被同时代的牛顿所掩盖,导致其研究成果一直鲜有人知。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人们才重新认识到胡克当时研究的价值,各种介绍其成果的著作以及纪念活动也才开始兴起。如果在写这道题目时能够积累类似的例子,文章会更加具有说服力。这些例子的积累大多只能依赖平时的阅读,阅读中遇到让人感觉印象深刻的案例,要养成随手收集整理分类的习惯,打造自己的素材库,这样写作时才有可能做到灵活应对。
4、从阅读中训练思辨能力最简单的分析阅读方式是采用思维导图,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把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可以使用XMind等工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写文章概要(summary),这样能够锻炼提取观点以及转述能力,对阅读和写作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