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古代著名都城。矢隈饯刚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瀚柏围歪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
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1957年考古工作者对邺城遗址进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邺城遗址被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临漳县北吴庄发现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东魏、北齐石造像及残件,是目前所知建国以来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邺城遗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学、北朝文化的大型遗址。
扩展资料:
公元580年以前的邺城:
“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临漳县香菜营乡邺镇一带。邺,业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余年。在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商属畿内名相,西周属卫,春秋属晋。
齐桓公始筑邺城,战国属魏,魏文侯以邺城作为陪都。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
西汉汉高祖置邺县(公元前201年),汉魏南北朝时期都设置有邺县,而且治所一直在邺城。两汉三国时期的邺县含今临漳县南部和安阳县北半部。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时,邺县曾扩大至今河北省磁县。北魏中期,邺县又扩大到今林州市。
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荡阴、安阳划入邺县,治所在邺城(北周治所东迁)。这时的邺城两县都很大。北齐的设置与前朝相同,《北齐书·路去病传》曾有“邺、临漳、成安三县同治邺城”的记载。
东汉末年,(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临漳县邺北城),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所以临漳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易名,因北临漳河而得名“临漳”。后北魏重新置邺县,属相州魏郡(隋之前相州治所均在古邺城)。东魏又置临漳县。北齐、北周至隋,分置邺县,临漳县,隶属相州。
十六国时,后赵石虎将都城从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迁至邺城(今临漳县境内邺北城),改太守为魏尹。
此后汉人冉闵建立魏国,亦都於此。前燕慕容灭冉魏,初都於蓟(今北京),后亦迁都於邺。前秦苻坚曾以王猛为冀州牧,居邺。北魏孝文帝立相州,以邺为州治。东魏天平元年(534),高欢入洛阳,立孝敬帝,迁都於邺,并荡阴入邺县,长乐入临漳县。北齐亦建都於此,改魏尹为清都尹。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灭北齐,改邺为相州魏郡治所。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大丞相杨坚企图代周之际,相州总管尉迟迥从邺起兵讨伐,失败,于是杨坚下令拆毁古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
下令所有邺城百姓连同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政府一律迁到18公里外的安阳城,而那些曾经参与修建古邺城的匠人,则被抓去修建长安城,安阳亦称邺。从东汉末年起,邺城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建都达126年。是后赵皇帝石虎让名都邺城奢侈发展到空前的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