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热爱古典诗词的朋友经常被平仄问题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如何区分文字的平仄,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平仄的问题。
方法/步骤
1、简单点来讲,平仄就是指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就是平直,“仄”就是曲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字的声调,读起来是平直的,没有高低、升降的变化,那么它就是平声字,反之,则为仄声字。
2、其实在唐朝以前,人们作诗是不讲平仄的,那时候也没有所谓的平仄。最早的诗都是从民歌中演化来的,也就是说那时候的诗都是用来唱的,在吟唱过程中,每个字的发音自然与平时的读音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作诗时也不太注重文字的声韵变化。虽然后来诗逐渐与歌区分开来,但也还没有对文字的声韵作过多的要求。
3、一直到一代文学奇才曹植的出现,他非常注重文辞的修饰,同时曹植又精通音律、深研佛理。那时候的佛经和佛教音乐都是从古印度传过来的,不太适合中国人吟唱,所以曹植就对这些佛经和佛教音乐进行本土化改造,创作了“梵呗”,相当于开创了中国汉化版的念经体系,从此“梵音显世”,广为流传,这也是汉字音韵学的开端。
4、由于栌墉篡焐曹植在文学界地位崇高,所以他对文辞修饰的推崇和对音韵学的研究,也引起了后世众人的追随。从此,诗人们开始追求文字和筛觐子裆发音的共同美感。到了南北朝,大文学家沈约与周颙等人,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就是把文字统一归为平、上、去、入四声,在诗文中以四声来相互调节,以避免诗歌创作中容易出现的八种弊病,从此出现了诗歌创作中的“永明体”,这也是风格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精严的近体诗的过渡。
5、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是怎么划分为“平、仄”两声的呢?很简单,四声中的“平”即为“平”声,而“上、去、入”三声则通通归为“仄”声。既然如此简单,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有很多字很难分清平仄?那是因为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发音发生了变化。
6、现代汉语虽然也分为四声,但是却与古汉语不同。古汉语的“平”声有阴平与阳平之分,到了现代汉语就变成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古汉语的“上”声变成了现代汉语的第三声,而“去”声则变成了现代汉语的第四声。按照这样的分法,现代汉语的第一声、第二声都为平声字,第三声、第四声则为仄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