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聊天中鹚兢尖睁的思维模式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对话。
男:周末打算怎么过?
女:在家休息。
男:这么好的天气应该出门呀,我和朋友们正商量去郊游,听说xxx挺不错。
女:那祝你们周末愉快了。
在对话的结尾,女生说出了“周末愉快”。有经验的男生都知道,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聊天中止信号。
原因很简单,在聊天中,愿意继续的人会把一切说得真实具体,不愿意多说的人则会进行总结性陈述,意思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不必多言,到此为止吧”。
放在上面的例子中解释,如果女生想继续聊天,她可能会说,“是么?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啊?”而不是“周末愉快”。
这就是聊天中的两种语言思维模式,概括化的语言称之为上堆,具体化的语言则称之为下切。上堆属于男性思维的一种,它是人在应激状态时下意识会采用的思维方式,下切属于女性思维的一种,它是人在自然状态时下意识会采用的思维方式。
之所以把应激状态时的思维方式叫男性思维,是因为男人的生活多处于这种状态;之所以把自然状态的思维方式叫女性思维,是因为女人的生活多处于这种状态。
我们常常说,在处理某件事情时,男性会比较理智,而女性比较情绪化。所谓“处理某件事情”就是处于应激状态,“理智”就是典型的男性思维,而“情绪化”就是女性思维。
通常情况下,应激状态都会有一个明确目标,这使得我们只关心跟目标相关的事物。其语言模式则具有如下特征:上堆、探求动机、推理总结、防御否定、目的优先、结果导向。
不同语言模式的具体应用
同样一个情境,对于有些人可能属于应激状态,对于另一些人却可能属于自然状态,这取决于当事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个性。我们既可以通过别人采用的语言模式来判断他们属于哪种状态,也可以通过主动选择语言模式向别人传递出我们处于哪种状态。
以搭讪为例,对大部分新手来说,搭讪完全属于应激状态,因此他们会表现出典型的男性思维。
例子1
男:留个电话可以吗?
女:这样感觉好唐突……
男:人不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吗?(应激状态下的防御否定)
例子2
男:我想认识你。
女:可以呀。
男:那留个电话吧。(应激状态下的目的优先)
经验丰富的老手则进退自如。
例子3
男:认识一下可以吗…
女:为什么呀?
男:刚才在电梯旁看见你,突然觉得如果不过来跟你说句话的话我今天一定会后悔的。(自然状态下的具体细节)
例子4
男:留个电话可以吗?
女:这样感觉好唐突…
男:我也觉得有点儿唐突,但实在很想认识你,找不到其他办法了(自然状态下的表达感受)
这就是语言模式转换在男女关系中的具体应用。
作为说话者,恰当选择语言模式可以让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发挥更好的效果。在没有冲突(或者灵感)的时候,多使用女性思维,至少可以气氛友好;在有冲突(或者灵感)的时候,要使用男性思维,这样才能确保优势。
最后总结一下:男性思维适合解决问题矛盾,女性思维适合处理人际关系。仔细观察生活,你会发现那些厉害的人物往往都能两种思维方式切换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