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现在中央巡视工箧咦切诏作领导小组。
帝制时代其实没有“八府巡按”这个官名(完全出自旧时戏剧)。明、清两朝都滤鲇魍童设有中央监察部门,叫都察院,其下有各道(一般一个总督辖区为一道)监察御史,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
“八府巡按”实际上是个御史,而且是最低级别的御史,正式的叫法可以称“侍御史”。从这个御史的“御”字,可看出担任这一官职的最初都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君主)身边的人,本为皇帝的耳目和工具。
至明清市民文化兴起,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引用时,将其改成“八府巡按”,代指民间百姓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扩展资料:
八府巡按的来历:
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戏文中八府巡按的意义:
在戏文里设定八府巡按,几乎是中国古典戏曲约定俗成的套路。代表着老百姓对政治清明的一种渴望。
比如:曲剧《卷席筒》里的曹保山(河南八府巡按);豫剧《寻儿记》里的张文达;越剧《五女拜寿》里的邹应龙(七省巡按);曲剧《陈三两》里的陈奎(河南八府巡按);京剧《玉堂春》里的王金龙(山西八府巡按);吉剧《桃李梅》里的袁玉梅。
他们或为男,或为女,年龄不同,身份也不同。有的是主人公的未婚夫,有的是亲爹,还有的是哥哥、弟弟,有的是女儿,有的是女婿,还有的身兼丈夫、父亲、公,爹三职于一身。
但共同点就是都考中状元,然后钦点钦差要职,代天巡检,专管违法乱纪官员,手里还持有尚方宝剑或者王命金牌,可以先斩后奏。所以,在剧情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刻,从天而降,扭转乾坤。从而冤情得以大白天下,宵小束手就擒,善良的人们阖家团圆,观众拍手称快。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