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开开脑洞”,在殄仵腾毳麦兜中麦太太曾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朋友很用功地念书,长大后发财了”,这中间的逻獒馋躔擢辑关系真的顺畅吗?是不是发生了A就一定会有B的结果?心灵鸡汤简单、武断,而理财界的“鸡汤”更容易造成大片的伤害。当然本文所说的这些也不是“铁金规”,大家权当“开开脑洞”。
第一招:不一定非要看数据或关注大数据
很多人现在非常执着于看新出炉的数据,比如GDP、失业率,还有各金融机构发布的各类指标。这些指标当然是要看的,但是更多的却只是一个对过去的总结。如果出现新情况,很可能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在很多场合,虽然大数据很华丽、专业,却未必这么有用。
理财分析师也表示,虽然我们也都拥有比较大的数据库,但是依然认为数据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巨大,最重要的是分析方法和策略,不能落实到这两者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大数据更是复杂的概念,指的是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虽然不否认有专业研究大数据的人,但是因为其复杂,所以大数据基本不具备时效性,在“争分夺秒”抢占先机的金融领域来说,其意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还有,你所看到的数据并不一定是真的,数据的统计需要很长的时间,经历很多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存在问题,就会导致最终数据相差甚远。所以,你身边真实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是更加值得你关注的。理财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多方查找、分析学习一番,一切都可以作假,唯有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不能被隐瞒。
第二招:你不一定总投资最熟悉的领域
如果你是个理财界的门外汉,那么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你最熟悉的理财产品也八成是别人最熟悉的理财产品,你希望走的这条捷径,未必不是别人也想要走的。而人人都抢着走的独木桥,很可能比常规的大路更难走。当然,也不是让你投资谁都不知道的领域,而是要看清趋势,快速摸清“以后可能会火”的理财项目的底细,才不会错过任何机会。
第三招:关注盈利手段和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很多人觉得经营“理念”是最重要的,但服务和产品,还有合乎逻辑的盈利手段都比“理念”来得重要得多。光是“理念”就有点像传销组织的构架,一味地喊口号让旁观者觉得汗颜。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运营规划?相比之下的产品优势是什么?有什么创意?企业的人事管理又怎么样?现金流主要来自哪里?这些都是值得去深究的问题。
“理念”更加像“品牌形象”,形象固然重要,但是企业内在的产品和收益更加重要,否则理念就会像“Photoshop”工具,网友在照片里不论多好看,最终还是要见真人的。
第四招:不要高估复利的时间价值
绝大多数的保险都会向你宣传复利的作用,也会有不少传奇的故事,说某个人曾经在某银行里存了100美金然后忘记了,后来50年后变成了亿万富翁。所有的长期理财无不强调复利的作用,也一直有意识地忽略“复亏”的现实,事实上只有每一期的期末都盈利,且机构没有倒闭才会出现上文提到的情况,复利最后一年的亏损会损失前面很多年的复利累积,就像股市下跌后,想要回本,其涨幅必须远远超过过去的跌幅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还有通货膨胀、社会动荡等因素,过于长期的项目,实际上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保值增值。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的养老保险通常不是保值工具的原因。
好了,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于如何理财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再次强调一下本文所述内容并不是金科玉律,只是希望大家在投资理财过程中换一个角度多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