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年之岁首,眯佻南儆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购置年节年货、贴春联、洗头沐浴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主要习俗有:
一,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二,贴春联
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三,压岁钱
每年除夕夜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四,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扩展资料:
春节与“年”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一直生活在海底深处,每当除夕爬上岸,吞噬牲畜,危害人类生命。因此,每一天的除夕,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到山里,老人和年轻人,以避免“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的新年前夜,村子外传来乞讨老人的消息。当村民们急于惊慌时,村里只有一位老太婆给老人一些食物,劝他上山躲避那只年兽。老人笑着说:“如果我岳母让我整晚呆在家里,我一定会把那只年兽送走。”老妇人继续劝说,乞求老人笑但什么也不说。
半夜,“年”兽闯进了村子。它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老妇人的房子,门贴着红色的纸,房子的烛光。“年”兽全身颤抖,奇怪地叫喊。走近门,院子突然听到“砰砰”的声声。“年”浑身发抖,不敢往前走。原来,“年”最怕的是红、火和爆炸。
参考资料来源: